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上帝與三個商人


在西方國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商人死後去見上帝,討論他們在塵世中的功績。

第一個商人說:“儘管我經營的生意幾乎破產,但我和我的家人並不在意,我們生活得非常幸福快樂。”上帝聽了,給他打了50分。

第二個商人說:“我很少有時間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我只關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個億萬富翁!”上帝聽罷默不作聲,也給他打了50分。

這時,第三個商人開口了:“我在塵世時,雖然每天忙著賺錢,但我同時也盡力照顧好我的家人,朋友們很喜歡和我在一起,我們經常在釣魚或打高爾夫球時,就談成了一筆生意。活著的時候,人生多麼有意思啊!”上帝聽他講完,立刻給他打了一百分。

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不會欣賞和享受每日的生活是我們最大的悲哀。現代人總是為了賺錢而無意中預支了“此刻的生活 ”。想一想吧,早上還沒起床時,你就開始擔心起床後的寒冷而錯失了被子裡最後幾分鐘的溫暖;吃早餐的時候你又在想著上班的路上可能會堵車;上班的時候就開始設計下班後怎麼打發時間;參加派對又在煩惱著回家路上得花多少時間了;口袋裡還有用不完的鈔票,卻時刻想著如何去賺更多更多的錢......累死在錢字上,不就失去了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了麼?!

所以:請學習享受已經擁有的時間、金錢與愛情是我們最重要的一課……
摘自:網路文章時間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世上沒有真正的是與非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
精通心術,善能調伏心猿意馬,故名意斷。

有一天,心意忽然妄動,
於是叫徒弟們擺設擂台,公開對心經。

並訂立原則:
能對上心經的人,不但賞賜五百個銅錢,
還可以進入寺裡,
吃最好的齋菜,住宿最高級的禪房。

由於條件優厚,從朝至暮,
上台對心經的人的確不少,但都敗下陣來。

意斷看看已經日落西山了正想回寺,
卻看見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太婆,
手裡提著幾雙爛鞋,向著擂臺走來。

意斷站在台上輕蔑的說:「妳來對心經?」
老太婆說:「沒錢買飯吃,只好如此了。」

於是一僧一俗,便對起心經來。

老和尚往自己頭上一指,
老太婆卻往自己的腳一指;
第一個回合,算是對通了。

接著老和尚他又摸一摸肚皮,
她卻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他伸出五隻手指,
她出示出八個手指。

他左手向下偏斜,
她右手向上舉起。

四個回合過後,
意斷驚喜的說:「妙哉!妙哉!請呀!」

就這樣,老太婆被迎進寺裡,
吃上好的齋,住上等的嘉賓房,
並獲得五百個銅錢的賞賜。

意斷對於老太婆的才華,
敬佩得幾乎五體投地,徒弟甲問:
「師傅,老太婆的心經對得如何?」

意斷無限感慨的說:
「唉!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
我的心經給她對絕啦!

我說:頭頂青天;
她說:腳踏大地。

我說:滿腹經論;
她說:穩坐蓮花。

我說:學富五車;
她說:才懷八斗。

我說:請上西天;
她說:擊倒泰山。

啊,真了不起呀!」

因此,徒弟們對老太婆也不敢怠慢,
侍奉更加殷勤週到。

徒弟乙對著老太婆豎起姆指說:
「你老人家能夠對得上我師傅的心經,真了不起呀!」

老太婆說:
「那有甚麼困難呢!」

他問:你是補帽的嗎?
我說:我是補鞋的。

他問:是不是用牛的肚皮補呢?
我說:是用牛的屁股皮補的。

他又問:補一雙鞋給五個銅錢行嗎?
我說:不行,要八個銅錢。

最後他嫌八個銅錢太貴,叫我走。

當時我的肚子餓得要命,
就舉手想打他,俗語說:
「鬼都怕打,所以…。」

老太婆還沒有說完,
和尚們早已捧腹大笑,東歪西倒…。




同樣是一個動作,
由於老和尚與老太婆的心思不同,
見解不同,境界不同,
所以想法與意念都不同。


以此類推,
世界上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句話,
由於各人的思想不同,
學問知識不同,
時代背景不同,
立場與角度都不同,
見解也就不能一致。

而人又是最固執的動物,
每每喜歡固執自己的見解是對的,
而強說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於妄想識心的分別,
基於自我主觀的執著,
世間上可能的確是沒有真實的是與非。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

文摘自:facebook讀書會  圖:網路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
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 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
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
曬出暖暖的太陽香。
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
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
完全沒有一點油垢﹑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 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
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過程中,
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男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
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 孩子們的作息,
他是個盡責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
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落中,
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
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
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
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可惜的是,父親在世的歲月中,
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
而我,也一直在困惑中成長,
我問自己﹕
「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
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
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
於是,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

似乎,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
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
「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
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
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
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
................................................

「你要的是﹖」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
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
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
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
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
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
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
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
「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
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
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
「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
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
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
「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許多白工,
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
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
把它放在書桌前,
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
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
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
每天早上kiss 拜…。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
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需要。

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
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我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他問我,
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
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
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
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
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
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
「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
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
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可想而知,
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
一起走入婚姻,
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你要什麼﹖」
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現在,我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
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
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

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
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
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
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